收藏本站 您好,欢迎来到农业信息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行业导航 产品 求购 企业 动态 展会 招聘
分享到:

日期:2008-01-11 13:30 作者:孙维福 李朝民 来源:农民日报

        

  ——皖赣鄂三省农业植保情况调查

  2007年,安徽、江西、湖北三省水稻病虫害均为严重特大发生,“两迁”害虫(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)来得早、虫量大、范围广,为历史罕见。但是,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不但没有减产反而略有增加,其中仅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即挽回粮食损失超过130亿公斤,对确保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  种粮农民、植保人员一致认为,具有社会公益化服务特性的专业化防治,由于实行政府担负防治费、农民担负农药费的统防统治,能够将农民从目前一家一户防治困扰中解脱出来,完全可以在发展现代农业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、提升农产品质量、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。为此,他们呼吁尽早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。

  专业化防治凸显“三大效益”

  “现在,防治的次数减少了两次,每亩药费节省了30多元。由于防治效果好,产量也明显提高了,由原来的亩产500公斤增加到550公斤。如果按每斤稻谷0.8元算的话,每亩可以增收80元。这样一省一增,每亩实际增收110多元。”站在堆满稻谷的门口,江西南昌县农民舒基荣为我们算了一笔家庭小账。

  按照安徽省2007年开展稻麦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试点情况分析测算,全国稻麦若全部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,需要人工和燃油费用176亿元、购买农药费用160亿元。也就是说,政府只要拿出176亿元埋单病虫害防治费用,农民就将增收540亿元,比例近乎1∶3。

  专业化防治不光经济效益明显,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非常突出。以安徽稻麦病虫害防治为例,如按指标合理施药,全省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量1万吨。按此推算,全国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量10万吨。这对保护农村环境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非同寻常。

  安徽、江西、湖北三省植保总站站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也不谋而合地表达了同样的感触。他们认为:实施专业化防治,有利于把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从稻麦重大病虫防控的组织发动、宣传、督查等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,有利于农民尽快从对稻麦重大病虫防控的担心、迷惘中解脱出来,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。

  “五大瓶颈”亟须*

  调查发现,目前三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条件基本具备,全面推行的可行性已经成熟,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分散、规模小、水平低的现状仍未改变,关键问题是缺钱。和其他地方一样,安徽、江西、湖北三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之所以负重前行,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制约:

  一是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。

  据安徽、江西、湖北三省植保工作人员反映,我国现行的《植物检疫条例》、《农药管理条例》存在诸多问题,迫切需要修改和完善。他们呼吁国家尽快制定颁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保护法》,从法律上明确植保工作的公共服务性质,将植保系统由事业单位重新划归*系列,确立植保工作的政府管理职能。

  二是植保体系不健全,基层植保体系在机构改革中被分化、弱化。

  植保人员反映:现在不少地方的植保单位虽然有工资,但工作经费不足;虽然有设施,但完好率低;虽然有人员,但专业率低。

  调查还发现,目前乡镇一级植保体系普遍松散薄弱,不少植保站同农技推广部门混在一起,没有专人专用,有的乡植保站已经到了“点灯(虫情测报灯)没有电费、发虫情预报没有邮费、进村防治没有差补费”的地步。很多经验丰富的植保员在机构改革中被下岗分流,专业人才大量流失,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,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植保工作。即便在县、市级植保站,也存在人员少、经费缺、工作强度大等问题。

  三是植保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。

分享到: